鉴赏
《端午行》是宋代诗人叶适的作品。这首诗以描写端午节期间的景象为主题,展现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以下是《端午行》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
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诗意:
《端午行》以端午节时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江南的河流、楼阁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丰收、欢乐和人们对家园的眷恋之情。诗中还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寂寥,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端午节时的景象,展现了丰富的图景和情感。首先,诗人提到了仙门诸水,形容了江南地区众多河流交汇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接着,诗中出现了瓦窰沟、吊湘客和西城南北楼等地名,使得诗词具有了具体的空间感和地域特色。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等描写,呈现了端午节时节的气息,生动地刻画了欢乐的场景。最后两句描述了夜晚的宁静,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给人一种乡愁之情。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端午行》通过描绘端午节时的江南景象,展示了丰收和欢乐的场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充满情感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宋代诗歌所独有的韵味和情趣。
叶适简介
宋代·叶适的简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 叶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