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受搔擢厄
出自宋代:叶适的《新移瑞香旧曾作文忘之因今追忆去》
一株当三春,名花不易得。
百年等寻丈,不博千乘国。
野人三十本,强卖青铜百。
应怜跗蘤为薪米迫。
移栽向明阳,妃媛俨行列。
土膏合根性,功用成宿昔。
除香出浅紫,泣露轻脉脉。
含愁欲谁诉,折去情更惜。
方求蔽芾阴,未受搔擢厄。
嗟余自羁旅,何以慰新客。
殷勤深夜来,少待山月白。
鉴赏
《新移瑞香旧曾作文忘之因今追忆去》是宋代叶适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一株瑞香花的移植和变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移瑞香旧曾作文忘之因今追忆去,
新移植的瑞香曾经写过文章,现在因为忘记了,所以回忆起过去。
一株当三春,名花不易得。
这株瑞香花开了三个春天,名闻遐迩,不容易得到。
百年等寻丈,不博千乘国。
百年的时间去寻找它的丈夫,但并没有得到千乘国的荣华富贵。
野人三十本,强卖青铜百。
野人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只卖出一百两青铜。
应怜跗蘤为薪米迫。
应该同情这瑞香花的根茎,它为了生存只能当作柴米被迫出售。
移栽向明阳,妃媛俨行列。
移植到明亮的阳光下,它的姿态庄重与妃媛相似。
土膏合根性,功用成宿昔。
土壤的养分使它的根系健壮,它的功用传承了往昔。
除香出浅紫,泣露轻脉脉。
除了花香之外,还有淡紫色的花瓣,露水滴落颤动。
含愁欲谁诉,折去情更惜。
心中充满忧愁,却无人可诉说,摘下花朵更是舍不得。
方求蔽芾阴,未受搔擢厄。
只希望在草木的阴凉处得到遮掩,没有受到伤害和摧残。
嗟余自羁旅,何以慰新客。
作者深感自己是个流离失所的旅人,不知如何安慰新的主人。
殷勤深夜来,少待山月白。
深夜里殷勤地来,不久就会等到皎洁的山月。
这首诗词以描写瑞香花为主线,通过对花的移植、变迁和生存状况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现实的思考。瑞香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它曾经有过辉煌和荣耀,但如今却被遗忘和辜负。这首诗通过对花的形象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透露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有对过去的珍惜和怀念,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思。
叶适简介
宋代·叶适的简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 叶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