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道旁松》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道旁的松树,表达了岁月流转中的坚韧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描述了松树的成长历程。诗人问道,何年将这棵松树栽种在山涧底,后来又被移植到靠近官道的地方。松树虽然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尽管松树枝干瘦弱,但它挺拔如龙脊,身姿矫健。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松树比作须得良材的斧斤,说明其价值和潜力。诗人提到松树经历了岁寒之操,承受了严寒的考验,但并不会因霜雪而衰老。这表达了松树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精神。
最后两句诗写到,这棵松树见证了桃李花果的盛开和凋零。这句话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以及美好事物的有限存在。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流转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棵松树的生长经历,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不屈精神,以及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通过松树的形象,抒发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坚韧力量的赞颂。
强至简介
宋代·强至的简介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 强至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