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游龙兴寺》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寂的庭院,落叶满地,给人一种深深的寂静之感。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伴侣相互携手,一同寻找幽静的景致。
诗中提到苏剥残碑字,尘昏古象金。这里的苏指的是苏轼,剥残碑字则暗指苏轼的诗文已经残破不全。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文人的敬仰,并反映了岁月的风霜所带来的影响。
接下来的两句“菊烟凄晚秀,松日淡秋阴”所描绘的景象是秋天的景色。菊花在晚霞中绽放,散发着凄美的气息,而松树的枝叶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淡淡的阴郁。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并通过对菊花和松树的描写,传达了对秋天的独特体验。
最后两句“南阳风埃满,禅关只自深”则将视线转向南阳,这里指的是龙兴寺所在地。南阳风吹来,带着沙尘弥漫,寺院内弥漫着禅宗的氛围。禅关这里指的是修行禅宗的门径,诗人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追求和对寺院深邃氛围的赞美。
整首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过去文人的景仰,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禅宗修行的向往。通过对禅宗寺院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宁静、虔诚和内心深处的追寻。这首诗词通过充实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对历史、对心灵的思考和感悟。
韩维简介
宋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