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和定国廷评》是宋代韩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身万里逐流人,
独自飘荡千里迢迢,
两次我曾到达炎洲的末尾,
见到那炙热的夏天即将结束的春天。
勋族的人们常常因为朝廷的念旧而得到荣宠,
而圣恩却正是让新一代的士人得以崭露头角。
我忘却烦忧,自有禅心的宁静,
驱散疾疫,没有先行的治理方略。
傅野为霖的事迹并不关乎我,
但我愿意聆听雷雨的声音,看到破损的鳞片跃然纸上。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身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心境。他曾两次到达炎热的南方,感受到夏天即将结束的春天的气息,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以视为对人生变迁的隐喻。
作者在诗中提到了勋族和朝廷的关系,勋族因为朝廷对过去的念旧而得到优待,而新一代的士人则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圣恩获得了机会。这揭示了社会变革中旧势力与新势力的交替。
诗人以禅心静定的态度面对烦忧,表达了对内心的宁静追求。他认为疾病的治理并不在于先行的治理方略,而是在于心境的调整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提到傅野为霖的事迹,虽然与自己无关,但他愿意聆听雷雨的声音,看到破损的鳞片跃然纸上。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意外和突变的好奇心和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命运、社会变革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禅心宁静和对意外事物的关注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观。
韩维简介
宋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