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和子华见寄》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诗意深邃而含蓄。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松柏无心自后凋,
此心无物更寥寥。
伯夷岂是归周晚,
孟子空嗟出昼遥。
诗中的"松柏无心自后凋",暗喻松柏树,它们虽然高洁坚贞,但在岁月流转中也会凋零。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此心无物更寥寥",表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空虚,感叹自己的心境空寂无物。
"伯夷岂是归周晚,孟子空嗟出昼遥",是对古代贤人伯夷和孟子的提及。伯夷是商朝末年的贤臣,以清廉高洁而著称,但他的忠诚并未得到重用,晚年才归顺周朝。孟子则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他对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颓废深感忧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贤者迟归和时代沉沦的痛心。
"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揭示了作者对于世俗的嗤笑和政治的腐败的不满。"谈道每嗤犹有待"意味着那些谈论道德的人却往往没有实际行动,需要等待时机。而"当官常欲取非招"则指出了当人们担任官职时,常常希望谋取私利而不是为公众造福。
"荒园寂寞无谁语,兰菊幽香没艾萧",以景物描写展现了孤寂的氛围。荒园的寂寞象征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孤立无援的状态,而兰花和菊花的幽香则被无人察觉,艾草的清香也随风而逝,传达出一种无人欣赏的遗憾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人生空虚以及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通过对历史贤者的提及和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时代沉沦、道德风尚败坏以及个人内心孤独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题,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意更加富有哲理和禅意。
韩维简介
宋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