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刘昭禹的名句 > 应寄沃洲书

应寄沃洲书

出自唐代刘昭禹的《赠惠律大师

“应寄沃洲书”出自唐代刘昭禹的《赠惠律大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g jì wò zhōu sh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秋是忆山日,禅窗露洒馀。
几悬华顶梦,应寄沃洲书
风月资吟笔,杉篁笼静居。
满城谁不重,见著紫衣初。

鉴赏

诗词:《赠惠律大师》

秋是忆山日,
禅窗露洒馀。
几悬华顶梦,
应寄沃洲书。
风月资吟笔,
杉篁笼静居。
满城谁不重,
见著紫衣初。

中文译文:
秋天是我怀念山的日子,
禅室的窗户上露水还未干尽。
多少次悬浮在华顶的梦境中,
应该将这些心境寄给沃洲的大师。
风月的景致赋予了吟咏的笔端,
杉木和篁竹围绕着宁静的居所。
整个城市都重视着这位大师,
他初次穿着紫色的袈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刘昭禹写给惠律大师的赠诗。诗人以秋天作为描绘的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大师的敬仰之情和对禅宗修行的向往。诗中的禅窗露洒馀,暗示着诗人在禅室中静心凝思,而通过禅室的窗户,他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华顶指的是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的高台,诗人想象自己的心灵也能够在那里悬浮、超越尘世的束缚。诗人希望将自己的心境与感悟寄给惠律大师,向他请教修行之道。

诗中提到风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风月作为吟咏的资料,启迪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能够以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杉木和篁竹营造了诗人宁静的居所,暗示了禅室中的静默与平和,与修行的精神境界相契合。

最后两句“满城谁不重,见著紫衣初”,表达了人们对惠律大师的景仰之情。诗人认为大师初次穿着紫袈裟,象征着他的尊贵和卓越地位,引起了整个城市的注意和重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大师和禅宗修行的敬仰之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禅室的静谧,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超越尘世的心灵追求。整首诗以朴素的笔触展现了禅宗的精神境界,给人以宁静、深思的感受。

刘昭禹简介

唐代·刘昭禹的简介

[约公元九o九年前后在世]字休明,桂阳(今湖南桂阳)人(全唐诗云:一云婺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梁太祖开平中前后在世。少师林宽为诗,不惮风雪。仕楚,累为县令,后署天策府学士,终严州刺史。著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存15首传于世。刘昭禹勤奋好学,早夕吟索诗句,自谓:“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他擅长五言诗,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曾经评论做诗:“五言如四十贤人,著一屠沽不得”,“索句如获五匣,精求必得其宝。”他为人虚心,不忌贤才,一次见到外地人石文德的诗篇,深为叹服,便竭力向马希范推荐,使之亦成为天策府学士。

...〔 ► 刘昭禹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