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李商隐的名句 > 未必明时胜蚌蛤

未必明时胜蚌蛤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城外

“未必明时胜蚌蛤”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城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bì míng shí shèng bàng há,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又隔城。
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

鉴赏

《城外》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诗词。诗意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人与命运的抗争。

诗中描绘了一个秋露飘寒、山水相隔的景象。作者说,露水的寒冷和风的凛冽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们毫不留情地降临在人们的身上。作者还描述了在水边远望,但城市的高墙却将人们隔离开来,限制了他们的行动和视野。

接着,诗人提到了两个象征:蚌和蛤。他说,未必明时就胜过蚌和蛤,指的是世间并非一直都是晴朗和顺利的,人们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困难。蚌和蛤是海中生物,它们的生存环境随着潮汐的周期变化,时而盛大,时而凋谢。这与人生的起伏波动相呼应。

最后,作者用“一生长共月亏盈”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变化。生命就像月亮的盈亏一样,有时光辉灿烂,有时黯淡无光。这句话也传达出诗人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和对无常的接受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换。诗人对命运和生活的思考和感受真实且深刻。这首诗体现了李商隐的典型风格,语言简练、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 李商隐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