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老去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衰弱的感叹,以及对志向未能实现的无奈和他人对此的共同认知。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吾今六十六,衰老何可拟。
志逮力不逮,人共知之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了作者邵雍自己已经六十六岁的年纪和日渐衰老的状态。他感慨地说年老的状态无法与之相比拟,意味着他对年轻时的精力和活力的缺失。他的志向和抱负虽然依然存在,但他的力量已经无法与之相匹配,这一点是众人都共同了解的。在这里,邵雍既表达了对自身状况的忧虑,也展示了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衰老的感叹,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无情。通过表达自己的无力和他人对此的共同认知,邵雍展示了对现实的接受和对人生的深思。这首诗词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人生阶段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索。
总的来说,《老去吟》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衰弱的感慨和对志向未能实现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人对此的共同认知。它通过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传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索。
邵雍简介
宋代·邵雍的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 邵雍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微和生血气
-
薄带烟痕围作晕
出自 近现代 陈三立: 《宗武示过小院看牡丹之作和酬》
- 杜公寻妙诀
-
万村孤馆明且洁
出自 宋代 黎廷瑞: 《甲午孟夏祝公辅道过山中遂偕如上饶赴孟史君》
-
我向西效漾小舟
出自 宋代 仲并: 《李孝叔赵有翼赵存中黄子登沈正卿曾同季有观》
-
卜宅须邀李子邻
出自 宋代 张舜民: 《送叶公义叟求宫祠归吴下》
- 无缺无盈
-
题兴尚带屏星
出自 无名氏: 《临江仙·六月炎天收火伞》
- 击电传心要
- 云连帝阁朝暾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