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首尾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不乐时。
明月恰圆还却缺,
好花才盛又成衰。
返魂丹向何人用,
续命汤於甚处施。
天听虽高只些子,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和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中的"尧夫"指的是尧帝,他并不是因为喜爱吟咏诗词而创作,而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写诗。诗人通过明月的圆缺、花的盛衰等比喻,揭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和事物的无常性。同时,诗人也在思考人生延续和超越的问题,用返魂丹和续命汤的形象来表达对永生和长久的渴望,但又感到迷茫,不知道这些药物应该由谁使用,应该在什么地方施展。最后,诗人指出尽管天听众高,能听到微小的声音,但尧帝并不是因为喜欢吟诗才这样做,这是对尧帝与诗词创作的关系的一种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索。诗人通过"尧夫"这个形象,将其与诗词创作联系起来,传达了自己对于创作动机和诗人身份的思考。明月圆缺、花的盛衰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事物的变化,表达了无常和不可预测的真实性。诗人对于永生和长久的追求,以及对其渺茫的认知,展示了人类一直以来对于生命和存在的困惑。最后一句"天听虽高只些子,尧夫非是爱吟诗"则以反问的形式,呈现了诗人对于尧帝与诗词的关系的思考,意味着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深入反思。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和诗人身份的思考,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起伏、事物的无常以及对永生和长久的追求。它揭示了生命和存在的困惑,对人们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具有启示作用。
邵雍简介
宋代·邵雍的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 邵雍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塞鸿难问
出自 宋代 廖世美: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
烽火是长安
出自 唐代 崔涂: 《南山旅舍与故人别(一作商山道中)》
-
红绶欲衔双凤
出自 宋代 史达祖: 《西江月(舟中赵子野有词见调,即意和之)》
-
乘时挟才策
出自 宋代 苏颂: 《秀才石君予同年子也携书见投重之以歌诗意甚》
- 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
参成凤诏经纶手
出自 宋代 陈著: 《次韵邑宰徐何慊出示所作五首》
- 知力於文
- 欢余骄气生
- 还空林无人鸟声乐
- 江上晚来堪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