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题龙纪院僧室》是宋代文人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
焚香犹夜起,喜酒见天真。
生平持戒定,老大有精神。
须知不变者,那减故时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九十五岁的山僧的形象。尽管已经年迈,但他的行为仍然坚持着一百年来的传统。他在夜晚燃香起床,见到美酒就感到天真喜悦。他一生持守着戒律,心态依然充满活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守旧价值观和传统的赞颂,认为那些保持不变的事物比起过时的新潮更加珍贵。
赏析:
《题龙纪院僧室》通过描绘一位九十五岁的山僧,展现了他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诗中的山僧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行为仍然坚守着古老的传统。他在夜晚燃香起床,这象征着他虔诚的信仰和对宗教仪式的坚持。他见到美酒则感到喜悦,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中强调了这位山僧一生持戒定的品质,说明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清净和专注的心态。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依然旺盛,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作者通过这位山僧的形象,表达了对坚守传统价值观和保持精神活力的赞美。
最后两句“须知不变者,那减故时新”,表明作者认为那些保持不变的事物比起时兴潮流更具有珍贵的价值。这是对于传统和守旧价值观的肯定,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那些持久不变的真理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九十五岁的山僧,表达了对于坚守传统、保持精神活力和珍视不变真理的赞美。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塑造,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智慧和价值观的思考和领悟。
蔡襄简介
宋代·蔡襄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 蔡襄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