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得扁舟随水去
出自宋代:蔡襄的《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
山前溪上最宜春,千树夭桃一雨新。
争得扁舟随水去,乱花深处问秦人。
鉴赏
《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是宋代诗人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前溪上最宜春,
千树夭桃一雨新。
争得扁舟随水去,
乱花深处问秦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福昌院春日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诗意。在山前的溪水旁边,春天是最适宜的季节。一场春雨之后,千树夭桃绽放出新的生机。诗人渴望乘坐一艘小船随着溪水漂流,到达花朵盛开的深处,向来自秦地的人们询问花的信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详细的赏析:
1. "山前溪上最宜春":诗人选择了春天最宜人的地方作为描写的对象,山前溪水的清流和美景增添了生动感。
2. "千树夭桃一雨新":春雨滋润了千树夭桃,使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句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3. "争得扁舟随水去":诗人表达了他渴望乘坐小船顺流而下的愿望。船随水流漂流,象征着诗人对于追求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4. "乱花深处问秦人":诗人希望到达花朵盛开的深处,向来自秦地的人们询问花的情况。这里的"乱花"表示花朵繁盛而纷乱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的决心。
整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行动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他对追求自由和探索的渴望。这首诗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生境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蔡襄简介
宋代·蔡襄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 蔡襄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