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白玉蟾的名句 > 不在天地外

不在天地外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赠秦止斋

“不在天地外”出自宋代白玉蟾的《赠秦止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ài tiān dì wài,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
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
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
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
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

鉴赏

《赠秦止斋》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
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
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
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
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越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名利和身世的思考,呼唤人们要抛弃纷繁世俗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诗中强调了“止”与“退”的重要性,并通过描绘水澄秋月、云散春山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在恢弘自然面前应有的开放心态和谦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白玉蟾对人生和宇宙的深思。首两句“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表明了诗人对名利和社会进取的审慎态度。诗人认为,名利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反而容易迷失自己。

接下来的两句“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水清澈见底,秋月明亮清晰,云彩散去,春山清晰可见。这些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内心宁静和远离尘嚣的重要性。

后两句“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修炼的追求。诗人认为,真正的宁静与超越存在于内心的虚室之中,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洞悉广阔的宇宙。通过与自然的融合与超越,人们可以体验到内心的纯净与光明。

最后两句“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强调了知足和懂得适度的重要性。诗人告诫人们要学会知足,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避免过度追求而带来的悲剧。冥茫无边的宇宙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归宿,人们应当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返璞归真的追求,呼唤人们要抛弃浮躁和追逐虚荣,回归内心的宁静、自然的美好,并在谦逊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