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悠然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池寒碧浸红鳞,
芍药方花春后春。
烟阁晓垂天幕静,
风帘夜上月钩新。
闲云流水无穷意,
绛阙清都被谪身。
不向悠然堂上饮,
篇诗斗酒付何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追求自由的心境。
诗的开篇写道:“一池寒碧浸红鳞”,描述了一池寒碧的水中游动着红色的鱼鳞。这里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芍药方花春后春”,表达了芍药花开放的盛景。这里的“春后春”意味着芍药花的美丽超越了春天本身,展现出了一种持久的美感。
接下来的两句“烟阁晓垂天幕静,风帘夜上月钩新”,描绘了清晨和夜晚的宁静景象。烟阁和天幕的静谧,风帘和新月的交相辉映,使人感受到了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下一句“闲云流水无穷意”,表达了诗人心境的自由和超脱。诗人将自己比作飘忽的云和流水,意味着他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紧接着的一句“绛阙清都被谪身”,诗人以自己被谪居清都(指京城)的身份,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和远离的态度。
最后两句“不向悠然堂上饮,篇诗斗酒付何人”,诗人宣告自己追求自由和清静的生活方式。他不向悠然堂上的人们干杯,也不与他们一起享受饮酒和诗歌的乐趣,将自己的篇章和酒宴留给何人,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超脱和对自我追求的坚持。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境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灵状态,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自我追求的坚持。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