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题胡子山林檎坡》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滨踢碎金葫芦,
夜半姮娥下蘂珠。
但见满天尽角角,
不知春去鬼揶揄。
诗意解读: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神秘的景象。诗人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有许多奇特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洞滨踢碎金葫芦"表明有人在洞中敲碎了金葫芦,发出清脆的声音。"夜半姮娥下蘂珠"指的是夜晚月光如水,照耀下来像是玉女洒下的珍珠。"满天尽角角"表示天空中充满了角角,这里的"角角"可以理解为异样的景象或神秘的符号。然而,最后两句"不知春去鬼揶揄"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切的困惑和疑惑,他无法理解这些景象的来由和意义,感到被鬼神所戏弄。
赏析:
这首诗以神秘的语言和奇特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的修辞手法,如"洞滨踢碎金葫芦"、"夜半姮娥下蘂珠"、"满天尽角角"等,使得诗意更加隐晦而多变。这种表达方式给人以遐想和联想的空间,引发读者对诗意的思考和解读。整首诗在描述神秘景象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揭示人与神秘之间的关系,诗人引发了读者对宇宙奥秘的反思,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