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山前行散》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在莺花里,春归杖屦中。
风迎何处鹤,宿我洞门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前行走的景象。诗人置身于莺花之中,感受到春天的归来。他手持拐杖,穿着破旧的鞋履,象征着他朴素的生活。风吹来的地方有一只孤独的鹤,而他的住所是一座洞穴的门前,门旁有一棵傲立的松树。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首句"人在莺花里,春归杖屦中"以一句短小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融入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传达了一种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状态。第二句"风迎何处鹤,宿我洞门松"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与山水相伴的情景,他与飞翔的鹤和傲立的松树成为共生的存在,彼此陪伴。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朴素生活的追求,以及作者对自然界中的孤独和坚韧品质的赞美。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崇敬和对心灵寄托的表达。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与自然界中的孤独事物的共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中深邃和恢弘的赞美。整首诗给人以宁静、自然的感觉,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体验到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与人生的默默思索和共鸣。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