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白玉蟾的名句 > 夜静无云月似银

夜静无云月似银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

“夜静无云月似银”出自宋代白玉蟾的《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è jìng wú yún yuè shì yí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夜静无云月似银,清宵鹤唳一伤神。
子期玉骨寒於雪,世上知音能几人。

鉴赏

《琴》是宋代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夜晚的宁静和孤寂的情景,以及作者对于真正的知音的渴望和珍惜。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夜晚静谧无云,月光如银,
清晨的时光里,鹤鸣声伤人心灵。
子期的玉骨冷如雪,
在这世上,真正的知音有几人能够理解。

这首诗词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幽静的氛围。夜晚静谧,没有一丝云彩,月光洒在大地上,如同银子般明亮。接着,诗中出现了鹤的叫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刺耳,使人心灵受伤。作者可能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子期的玉骨冷如雪。子期是指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子期,他以琴艺闻名,但却饱受世人的误解和冷落。这里的玉骨寒於雪,既可理解为子期内心的孤寂和冷漠,也可以理解为他在琴艺上的高冷与孤傲。

最后一句"世上知音能几人",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的知音的渴望和珍惜。知音指的是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人。在作者看来,真正的知音并不多,他们很难在世间找到。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于真诚友谊的珍视,暗示着作者对于深厚人际关系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夜晚的安静与孤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传说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真正知音的向往。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词,引发读者对于人际关系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