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次韵东坡蒲涧寺二首》是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他在蒲涧寺附近漫步游览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禅宗修行的赞美。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陈踪行览寺门前,
自取椰瓢酌冷泉。
山下果然无白地,
洞中尽自有青天。
更谁识得安期事,
且去参他景泰禅。
冠盖如云自来往,
如今何处有神仙。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蒲涧寺的景色和禅修之境展开。诗人以自己的足迹游览寺庙前的景色,用椰瓢舀取寺庙旁冷泉的清水,展现了一幅清幽宜人的山水画面。诗中提到山下并没有荒芜的土地,洞中却有一片清幽的天空,暗示了在这座寺庙中可以远离尘嚣,获得内心的宁静。
诗人进一步提到,还有谁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追求和对修行的渴望,因此他决定前去参与景泰禅的修行。景泰禅是宋代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冥想和打坐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觉醒。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眼中的神仙境界。他说过去神仙的身影时常往来,如今却不知他们在何处。这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变迁,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现实的无常。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禅修境界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超越凡俗的向往。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