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白玉蟾的名句 > 霜前雪后想凄凉

霜前雪后想凄凉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霜前雪后想凄凉”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āng qián xuě hòu xiǎng qī li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冰玉丰姿不可双,霜前雪后想凄凉
绝怜夜气浑如水,而况笛声堪断肠。
以月照之偏自瘦,无人知处忽然香。
从今桃李皆门士,谁道花中有孟尝。

鉴赏

诗词:《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冰玉丰姿不可双,
霜前雪后想凄凉。
绝怜夜气浑如水,
而况笛声堪断肠。

以月照之偏自瘦,
无人知处忽然香。
从今桃李皆门士,
谁道花中有孟尝。

中文译文:
冰玉美丽的形态无法成双,
在霜前雪后更显凄凉。
深深怜悯夜晚的寒气,它如同水一般浑然而至,
更何况那断肠的笛声。

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它显得特别消瘦,
无人知晓它的所在,却突然飘散出香气。
从今以后,桃李花中的美丽都归于士人,
有谁知道花中还有孟尝的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诗人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在严寒冬季中的坚贞和孤独之美。

首先,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以冰玉来形容其美丽的外形,却又表示梅花的美丽无法成双,显露出一种独立的姿态。梅花在霜前雪后更显凄凉,暗示了梅花坚守在冬天中的坚强与寂寞。

接着,诗人以夜晚的寒气来表达对梅花的深深怜悯,将夜气比作水,流淌在梅花周围,强调了梅花的清冷之美。同时,诗人提及了断肠的笛声,通过音乐的表达将读者的情感引入梅花的凄凉之境。

在下一节中,诗人以月光照射下的景象来描述梅花的消瘦。梅花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更加瘦弱,这种瘦弱中又透露出一种坚韧和生命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寓意。虽然梅花并不如桃李花那样受人追捧,但诗人认为梅花之美独属于士人,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和独立。最后一句中的“孟尝”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名士孟尝君,这里暗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独特价值,它并不被人们所理解和赏识。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的坚强、孤独和高尚之美,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怜悯和赞美。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充满了宋代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诗歌特色。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士人高尚品质和独特价值的赞美,以及对梅花独特美感的认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梅花的形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坚贞、孤独和高尚之美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士人的自豪和对现实社会对美的认知的反思。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