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大垂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文同。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华堂合乐声震春天白昼,
凤凰嘶鸣,龙吟画鼍呼啸。
琼猊压地,绣组织开启,
美人翩翩起舞,献上君主的寿诞。
红绫婆娑,翠色蚕茧徜徉,
雪花翻飞,风儿拂入垂柳。
衣袂轻拂,彩绶飘扬,
金鸾飞翔,玉麟翩然奔走。
渐入高潮,趋于极致,大垂手。
香檀木沉沉,江雨猛烈倾泻,
情感凝结,力量稳定,方才举袖。
烟雾逐渐散去,曲调依然余韵绵延,
车上锦缎充盈,珠宝满满如斗。
诗意和赏析:
《大垂手》通过描绘盛大的宫廷场景和华丽的乐舞表演,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富丽堂皇的景象。诗中用诸多形象的描写,如凤凰、龙、画鼍、琼猊、美人等,将宫廷的喧闹、热闹和繁华生动地展现出来。
诗词的开头描绘了宫廷内华堂合乐的热闹场景,音乐的声音震撼着春天的白昼。凤凰的叫声和龙的吟唱,以及画鼍的吼叫声,增添了气氛的热烈和喧嚣。
接着,诗中描绘了绣组织的开启,琼猊压地的壮丽场面以及美人起舞献寿的情景。绣组织的开启象征着华丽的舞台布置,琼猊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它的出现使得场景更加庄重而华美。美人起舞是为了向君主献上祝寿,彰显了宫廷文化中的祝福和喜庆。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形象,如红绫、翠色蚕茧、雪花等,描绘了舞蹈的华美和流动的动态。衣袂轻拂、彩绶飘扬,金鸾飞翔、玉麟奔走,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在诗词的高潮部分,诗人描绘了大垂手的场面。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宫廷的盛景和华丽的景象与香檀木的沉静、江雨的猛烈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的凝结和力量的稳定使得诗中的场景更加感人,展示了宫廷乐舞的精彩和魅力。
最后,诗人描写了烟雾逐渐散去的场景,曲调仍然回荡,锦缎充盈,珠宝如斗。这里展示了宴会的高潮过后,氛围逐渐平静下来,但余韵仍在延续,宝物和华丽的装饰仍然充满了宫廷的场景。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示了宋代宫廷的繁荣和盛景,以及乐舞场景的热闹和华丽。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和色彩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宫廷之中,感受到了那种喧闹、热烈和豪华的氛围。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君主的祝寿和对宫廷文化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词展示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壮丽,充满了诗人对乐舞和宫廷盛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同简介
宋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