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文同的名句 > 无乃自起争

无乃自起争

出自宋代文同的《兴元府园亭杂咏·静庵

“无乃自起争”出自宋代文同的《兴元府园亭杂咏·静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nǎi zì qǐ zhēng,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知动以为幻,既知即非静。
名庵以静者,无乃自起争
为语庵中人,勿以静为病。

鉴赏

《兴元府园亭杂咏·静庵》是宋代文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知道行动只是幻象,
一旦认识到就不再是静。
被称为静室的地方,
难道也会自生争斗?
对庵中的人们说,
不要把静看作一种病态。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名为静庵的地方来表达作者对于静与动的思考。诗中表明,当人们认识到行动只是一种表象,一种幻象时,这种认识本身就打破了静的状态。即使是被称为静室的地方,也可能会有内部的争斗和矛盾。诗人告诫庵中的人们,不要将静看作一种病态,而是要理解静与动之间的关系。

赏析:
《兴元府园亭杂咏·静庵》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静与动的讨论,探索了人们对于真实与幻象的认识,以及静与动之间的关系。诗中的静庵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然而,即使在这样一个看似安宁的地方,也会存在着内心的争斗和矛盾。诗人提醒读者,不要对静态的追求产生过度的偏见,同时也不要忽视内心的动荡和变化。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引导人们思考生活中的平衡与和谐。

文同简介

宋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