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合知何所
出自宋代:文同的《送钱规判官归蜀觐遂之岳阳》
严风吹玉柱,有客动归装。
古道转危孤,全家行晓霜。
休嗟游薄宦,且喜拜高堂。
会合知何所,春江泛楚艎。
鉴赏
《送钱规判官归蜀觐遂之岳阳》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严风吹动玉柱,有客动身归蜀。古道曲折险峻,全家行走在晨霜中。不必慨叹游荡于琐碎的官场生涯,且庆幸能拜见尊贵的高堂。相聚的目的何在?春江上的楚艨船漂泊。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钱规判官归蜀途中的情景。严寒的风吹动着玉柱,钱规判官告别了他的朋友们,准备返回蜀地。他将穿越古道,这条道路蜿蜒曲折,险峻难行,但他全家决定在清晨的霜中启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钱规判官游荡于琐碎的官场生涯的同情,同时也祝愿他能够喜迎高官重职。钱规判官离开了朋友们,他们也好奇他的下一站是何处。诗中提到了春江和楚艨船,暗示了钱规判官将在江上漂泊,寻找新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士人的离情别绪和对官场生涯的矛盾情感。通过描写风吹玉柱和严寒的晨霜,诗人创造了一种寒冷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离别的凄凉与孤独。诗人表达了对钱规判官的同情,认为他的官场生涯不尽如人意,但也希望他能够在将来获得更高的职位和地位。诗中的春江和楚艨船则象征着新的机遇和未知的归宿,给人以希望和期待的感觉。
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并通过对官场生涯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选择和未来命运的思索。同时,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层次,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
文同简介
宋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