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边塞行》这首唐代诗词是杨凭创作的,描述了边塞守卫的士兵身临九原得水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原临得水,
水中反映了九原的景色
双足是重城。
双足代指士兵,他们守卫边塞的责任使他们变得与城墙一体
独许为儒老,
士兵在这里被允许从事读书学问
相怜从骑行。
他们互相怜悯并一起骑马巡逻边塞
细丛榆塞迥,
边塞上的榆树丛非常细小,远看宛若远山那般清晰可见
高点雁山晴。
山高而干净,没有雨雪的天空格外晴朗
圣主嗤炎汉,
圣明的君主嘲笑后汉时期的混乱局面
无心自勒兵。
没有意愿驱使,士兵自愿参军守边塞
诗意和赏析:
《边塞行》展现了唐代边塞士兵的艰辛和荣誉。诗人通过描绘九原的水景、重城和榆塞,以及士兵们的行动和心境,展示了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忠诚心。士兵们不仅忠于保护边境,还被允许追求知识,独自为儒老。他们相互怜悯,一同骑行巡逻,体现了边塞士兵之间的团结和友爱。诗中的水景、榆塞和雁山,增添了自然景色的美感,与士兵的身影相衬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讽刺和思考,嘲笑了当时汉朝以来的政治局势混乱,而边塞士兵们却无意参与争斗,持守边界,守护朝廷的尊严。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赞颂和对劳苦奉献的沉思。
杨凭简介
唐代·杨凭的简介
[唐](约公元七八八年前后在世)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唐德宗贞元四年在世。善诗文,与弟凝、凌并有重名。大历中,俱登第。时称“三杨”。累官湖南、江西观察使。在镇汰侈,性简傲,人多怨之。入拜京兆尹,为御史中丞李夷简所劾,贬临贺尉。官终太子詹事。
...〔 ► 杨凭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