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哭笑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日月转入地,星辰蔽重云。
夜色晦若漆,怪禽巢未焚。
其音哭且笑,哀乐讵能分。
方哭且笑时,曾莫有以群。
哭为何所悲,笑为何所闻。
了不预人事,吉凶谁复云。
诗意:
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诗中的"哭笑鸟"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哭泣和欢笑,以及人们在喜悦和悲伤之间的无法分辨。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黑暗、星辰被浓云遮盖的景象,以及神秘的鸟巢未被烧毁的情景,表达了生命中的变幻和不可捉摸的特性。诗人进一步思考了哭泣和笑声的真正含义,以及它们在人生中的意义。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吉凶和命运的预知究竟由谁来决定。
赏析:
《哭笑鸟》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法预测性。诗中的"哭笑鸟"形象生动,既表达了人们在快乐和悲伤之间难以分辨的情绪,又暗示了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都是瞬息即逝的。诗人运用夜晚的黑暗和星辰被云遮盖的景象,以及鸟巢未被烧毁的情节,增强了诗中无常和不可预测的主题。最后的问题提出了对命运和吉凶的思考,引发读者的深思。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生命的无常性和人生的无法预测性,让读者对命运和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通过对情绪、时间和命运的探讨,诗人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真谛。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隽永的表达方式,展示了梅尧臣的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洞察力。
梅尧臣简介
宋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 梅尧臣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啼猿昼怯下岩藤
出自 唐代 方干: 《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段郎中》
-
古碑苔字细书匀
出自 唐代 陆龟蒙: 《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
- 千秋不遇一知音
-
寄语春风莫吹却
出自 明代 李东阳: 《陵祀归得赐暖耳诗和方石韵四首(时和者颇众》
- 年深土销蚀
-
落叶这山好觅君
出自 宋代 吴潜: 《听琴客周信民弹秋泉二首》
- 我愧洒扫役
- 小儿弄笔不及嗔
- 已办孤帆冲夕浪
-
展转越思深
出自 无名氏: 《八声甘州 依托何仙姑,见呜鹤余音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