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送王正仲长官》是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王正仲长官离开汴渠返回东归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汴渠泝复沿,自可见迟速。
沿着汴渠行进,可以看到行进的速度快慢。
来时迟有粮,去恨速无谷。
来的时候有足够的粮食,离去时却遗憾地没有足够的谷物。
有粮安计程,无谷不遑宿。
有了粮食就可以安心计划行程,没有谷物就无法安心地过夜。
霜高万物枯,源水缩溪谷。
霜露高悬,万物枯萎,水源收缩于山谷之间。
黄流半泥沙,势浅见蹙澳。
黄色的河水带着半泥半沙,流势浅显,形成了纠结的水湾。
千里东归船,何日下清渎。
千里东归的船只,何时能抵达清渎(地名)?
澹澹风雨寒,长汀嚎鴈鹜。
寒风和细雨袭来,长汀上响起了雁鸟的嚎叫声。
将投孤戍远,四顾危樯独。
即将前往遥远的孤立戍堡,四周危险,只有孤立的船桅。
强语慰妻弩,多虞赖僮仆。
强行安慰妻子,仅凭妻子和仆人多虞的关心和依赖。
到家秫已收,缀树橘始熟。
到达家中时,已经收割了谷物,树上开始结橘子了。
折腰无惭陶,怀遗焉媿陆。
折腰行礼,没有羞愧陶渊明的行为,内心怀念遗憾,愧对陆游。
我方羡子行,送望不移目。
我羡慕你的行程,送行时目送不离。
这首诗词以描绘王正仲长官返回东归的情景为主线,通过描述沿途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归家的渴望。诗中描绘了河流的迟速、粮食的充足与不足、自然环境的荒凉以及作者的家庭情感和对旅途的期待。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归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宋代人民长期战乱和流离失所的苦难经历。
梅尧臣简介
宋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 梅尧臣的诗(1篇)〕猜你喜欢
-
诗书万卷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 万围千寻妨道路
-
松江笠泽
出自 宋代 李曾伯: 《沁园春(乙卯初度和程都大韵)》
- 苦是添离思
-
攀禾工类蔡
出自 唐代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次本韵》
-
谭笑在岩廊
出自 唐代 刘禹锡: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 大笑出门何慨慷
- 不似三峰好
-
不辩金玉矿
出自 宋代 韩希孟: 《我质本瑚琏,宗庙供频蘩·一朝婴祸难,失身》
-
江山自为离人好
出自 宋代 陈东: 《与士繇游金山翌日分袂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