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声破苦空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鉴赏
《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辛巳除夕夜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
彭展示了他一生的诗作,
读完之后,我们一起听着道观里的钟声。
挑灯的人在海外,
我在梦中拔剑。
雪色使人厌倦恩怨,
诗声穿透了苦空。
明天早晨,客人将会坐满座位,
谁会提及去年的踪迹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巳年除夕夜,诗人龚自珍与彭同年一起在道观中度过的情景。彭展示了他一生的诗作,而诗人读完后,与彭一起聆听道观里的钟声。诗人在海外挑灯,意味着他身处异乡,思念故土。他在梦中拔剑,表达了他内心的坚定和不屈。雪色使人对恩怨感到厌倦,诗声则穿透了苦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追求真理的渴望。最后两句表达了明天早晨,道观将会迎来客人,但谁会提及去年的踪迹呢,暗示了人们对过去的遗忘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巳年除夕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彭同年在道观中的相聚,展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读彭同年的诗作,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与彭一起聆听道观钟声,象征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和对于精神世界的共鸣。诗人在海外挑灯,表达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而在梦中拔剑,则展示了他内心的坚定和对于理想的追求。诗中的雪色惮恩怨,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疲倦和对于纯粹的追求,而诗声破苦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和美的追求。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人们对于过去的遗忘和对于未来的期待,呈现了一种对于新年的希望和对于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人生和理想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龚自珍简介
清代·龚自珍的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 龚自珍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东阳带眼
出自 宋代 史达祖: 《汉宫春(友人与星娘雅有旧分,别去则黄冠矣,托予寄情)》
-
白马向黄榆
出自 宋代 晁补之: 《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
- 自怜情为多忧动
- 顽石听徒
-
儒林老栋材
出自 宋代 宋庠: 《赠太子太保晁文公挽词二首》
- 江南仕宦堪车载
- 世有伯劳燕
- 独载东山窈窕娘
-
木鱼闭口等君归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二首》
-
唯道是杖
出自 魏晋 卢谌: 《赠刘琨诗二十首 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