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沙每要交头拄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以虎臂杖送李任道二首》
走送书堂倚绛纱,瘦藤七尺走惊蛇。
晴沙每要交头拄,寻偏渔翁野老家。
鉴赏
诗词:《以虎臂杖送李任道二首》
走送书堂倚绛纱,
瘦藤七尺走惊蛇。
晴沙每要交头拄,
寻偏渔翁野老家。
中文译文:
走送书堂,依靠着绛纱,
瘦藤七尺,惊起蛇。
晴天的沙地时常需要交头拄着,
寻找那倾斜的渔翁和在野外的老人的家。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黄庭坚走送书籍到书堂的场景,并表达了对渔翁和野外老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黄庭坚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首句以“走送书堂”为开头,表明了诗人将书籍送到书堂的情景。诗中的“绛纱”是书堂中的绸缎窗帘,诗人依靠着它,暗示他对书籍和学问的依赖和追求。接着,诗人描述了一根瘦藤,高约七尺,被他的脚步惊起了一条蛇。这里的瘦藤和惊蛇象征着乡村的质朴和自然的活力,与书堂的学问形成了对比。
第三句描述了晴天下的沙地,诗人说它们需要用头来支撑。这里的晴沙可能指的是沙地上的植物,它们在阳光下生长茂盛,需要支撑来保持挺拔。这句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最后一句诗中提到了“寻偏渔翁野老家”,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与自然相伴的向往。渔翁和野外老人代表了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与书堂的学问相对立,但诗人依然渴望找到他们的家,寻找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真实。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世俗与自然相结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对学问和人生的思考。
黄庭坚简介
宋代·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 黄庭坚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叹几萦梦寐
出自 宋代 吴文英: 《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
-
出处信何穷
出自 宋代 韩淲: 《水调歌头(和石_·寿汤守)》
- 忽忆去年离别
- 楚雨含情皆有托
-
侍臣应带御炉香
出自 陈棣: 《别墅芍药盛开沈公辟有诗见嘲次韵代柬》
-
驰书里中二三友
出自 宋代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
-
行到平湖意自宽
出自 宋代 苏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十梁山洎见》
- 歌阕独南行
-
来自范公泉
出自 金朝 元好问: 《太常引 为东原范尊师寿·范新得曹夫人,所》
- 长淮混混接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