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抱一庐绎志》是明代王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抱一庐绎志
拥抱一座茅屋,继续追寻自己的志向
上古一真人,
古代的一位真人,
容若春华敷。
容貌宛如春天的花朵绽放。
忧乐通四时,
忧愁与快乐跟随四季循环,
动止常于于。
行动与停歇常常如此。
登高靡为栗,
登高并不惧怕,
入水不能濡。
入水却不会湿润。
问之胡能尔,
问它如何能够如此,
涵神同太虚。
内心包容着广阔的虚无。
下士晚闻道,
普通人晚年听闻了道理,
山中来结庐。
来到山中搭建茅屋。
苫茅蔽风雨,
用苫草和茅草遮挡风雨,
斩荆揉为枢。
砍伐荆棘,制作为门轴。
委形寄虚榻,
舍弃身形,寄托于虚幻的榻榻米。
阖户动旬余。
闭上门户,过了十余天。
寒梅倚清艳,
寒梅依靠在清冷中绽放的美丽,
素心自如如。
内心纯净自如。
情知无因触,
明白感情无法触及,
悠然返其初。
从容地回归最初的状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一个追求内心自由与淡泊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上古真人被形容容貌美丽、行动自如,忧乐与动静交织在四季之间。真人登高不畏艰险,入水不被润湿,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特质。诗人问道,为何真人能如此,答案是真人内心包容广阔,涵养着太虚之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普通人晚年听闻道理后,来到山中搭建茅屋的场景。他采用苫茅遮挡风雨,将荆棘制作为门轴,委身于虚幻的榻榻米之上。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物质与名利的舍弃,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诗末,诗人以寒梅的形象来象征自己。寒梅在清冷中绽放美丽,内心纯净自然。诗人认识到情感无法触及,最终悠然地回归到最初的状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真人的描绘,表达了追求内心自由和淡泊的人生态度。诗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超脱情感、淡泊名利的精神,以及追求内心纯净与自由的追求。
王问简介
明代·王问的简介
(1497—1576)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 王问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万点蜀山尖
出自 唐代 杜甫: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 蓟丘之植
- 君王且住一千年
- 轻轻不下鸥
-
纶巾细漉柴桑酒
出自 宋代 喻良能: 《亦好园菊花盛开为赋二绝》
-
大典对春阳
出自 宋代 周必大: 《立春帖子·太上皇后阁》
- 精神耿耿
- 羽猎不敢齐长杨
-
半生萍梗无终毕
出自 元代 曹伯启: 《满江红 次白君举州卒所寄韵·君举三十年前》
-
金焦倒影碧潭潭
出自 元代 张之翰: 《江城子 和韵姜中丞,兼寄赵侍御明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