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驾幸承天(二首)》是明代孙宜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国的先声在二月已经过去,
亲临丰乐的旧山河。
前往朝廷的故老虔诚地奔走,
却失去了等候元臣的机会,只能谴责和诃责。
在燕寝中白天参拜,增添了擦拭泪水的次数,
在享用盛宴上朝廷阅读登歌。
历来只是向关殊思致谒,
这个地方却不必拘泥于繁杂的礼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皇帝出巡的场景。"驾幸承天"意味着皇帝亲自前往承天门(位于北京城南),并且这首诗有两首,可能是两次出巡的不同场景。诗中提到了万国先声,指的是皇帝的威名已经传遍了万国,而丰乐则是指皇帝的行宫。故老们虔诚地奔走,希望能够等候皇帝,但却遭到了元臣的排斥和诟病。然而,即使不能与皇帝见面,他们仍然在燕寝(皇帝的居所)中参拜,在享用盛宴时阅读诗歌,表达对皇帝的敬意。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礼数的宽容,认为这个地方不必拘泥于繁琐的礼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出巡的场景,展现了明代时期皇权的威严和敬畏。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诗中的"万国先声"和"亲行丰乐旧山河"一句,表达了皇帝的权威和统治范围的广阔。同时,诗中的"趋朝故老虔奔走,失候元臣合谴诃"一句则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附庸之地的现象,使人对当时政治的复杂性有所了解。而最后一句"此地无妨礼数多"则显现了作者对礼制的宽容态度,认为尽管礼数繁多,但在这个地方不必过于拘泥。整首诗以皇帝为中心,表达了对皇权的赞美和对朝廷事务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人们对朝廷的敬畏之情。
孙宜简介
明代·孙宜的简介
(1507—1556)湖广华容人,字仲可,一字仲子,号洞庭渔人。孙继芳子。嘉靖七年举人。工文,著作甚富。有《洞庭山人集》、《国朝事迹》、《遁言》和《明初略》等。
...〔 ► 孙宜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断红流处
出自 宋代 张炎: 《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
- 此去买田多种秫
-
崔黄拂素桃李开
出自 宋代 张镃: 《旧藏文与可墨竹未有对者叔祖阁学以一枝为惠》
-
连樯北转初
出自 宋代 宋庠: 《涉淮泝清迫于冰涸舟次下邳先寄彭门赵侍御二》
- 清如澄水结如冰
- 悠悠青眼刺空漫
- 不为严严冰
-
何况淤泥莲
出自 宋代 司马光: 《又和岳祠谢发题岳寺平法华庵》
-
游衍事鞍乘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同尧民游灵源庙廖献臣置酒用马陵二字赋诗二》
-
顾视解组如登仙
出自 宋代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