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北郊鹰房》是明代诗人雷思霈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郊鹰房》
辽城金垒古鹰房,
羊角风沙接大荒。
野窟旧无狐兔迹,
小池今有芰荷香。
黄鹂独语遮深柳,
粉蝶丛飞恋短墙。
千古幽州还禹甸,
卜年开统忆先皇。
中文译文:
北郊的鹰房,古老的城墙高耸,
羊角风吹来沙尘,连接着无垠的荒野。
野窟中昔日没有狐兔的踪迹,
如今小池旁弥漫着芰荷的芬芳。
黄鹂独自在深柳间鸣叫,
粉色的蝴蝶飞舞在矮墙上,恋恋不舍。
千年来幽州依然是禹甸的一部分,
卜卦来预测新的一年,追忆先皇的功绩。
诗意和赏析:
《北郊鹰房》描绘了北方郊外的景色和历史的变迁。诗人以古老的鹰房、金垒辽城和羊角风沙作为背景,表现了北方辽阔的原野和风沙肆虐的景象。与此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野窟中昔日无狐兔踪迹,而如今小池旁却飘散着芰荷的芬芳,暗示着岁月更迭、万物变化的规律。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还通过黄鹂独语、粉蝶飞舞等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倾诉。黄鹂独语遮住了深柳的声音,使人们感受到了宁静和寂静的氛围,而粉蝶在矮墙上飞舞,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迷人的景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幽州的归属感和对历史的回忆。幽州是古代地理概念,代表了北方的一片辽阔之地,而禹甸则是古代神话中大禹治水的地方,追溯到古代历史。通过卜年开统,诗人回忆起了先皇的功绩,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贤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历史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雷思霈简介
明代·雷思霈的简介
雷思霈,明代文学家,夷陵(今宜昌市)人。公安派成员。雷思霈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举人,四年後又中辛丑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善吟诗,喜访名胜,写景抒怀。他不但与公安派主力袁宏道诗文理论相呼应,也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著有《百衲阁文集》、《荆州方舆书》。
...〔 ► 雷思霈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