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郑伯熊的名句 > 端以觉蒙蔀

端以觉蒙蔀

出自宋代郑伯熊的《问津楼

“端以觉蒙蔀”出自宋代郑伯熊的《问津楼》,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uān yǐ jué méng b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无有。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
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
一恸激流俗,新荑发枯朽。
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
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

鉴赏

《问津楼》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郑伯熊。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无有。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
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
一恸激流俗,新荑发枯朽。
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
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

诗意和赏析:
《问津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和忧虑。诗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揭示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失衡以及对人们追逐私利的批判。

首先,诗中提到了"周道直如矢,亡羊古无有",意味着周公的道路直如箭矢,而失去的羔羊却是古代的罕见之事。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道德的向往和对当时道德沦丧的失望。

接着,诗中描述了人们被利欲所腐蚀的情景,"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这句话揭示了人们贪婪和追求私利的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和价值观的扭曲。

然后,诗中提到了燕南和越国的动向,"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这句话暗示了人们因为私利而背离正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

随后,诗中提到了"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指的是人们对于阮嗣宗的评价和争议。这句话表达了社会对于权力斗争和人们对于事实真相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最后,诗中以"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作结。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呼吁,认为真正的改变和进步不在于华丽的建筑和名利,而在于正视问题、清醒认知和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问津楼》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道德沦丧和人们追逐私利的忧虑,并呼吁人们正视问题、思考现状,寻求真正的进步和改变。

郑伯熊简介

宋代·郑伯熊的简介

郑伯熊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 ► 郑伯熊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