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登妙高亭》是宋代张嗣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雨过后,山石被洗净了颜色的浮尘,
卧虎和蹲羊各自自在地休憩。
我常用拐杖,贪图穿行在秋色之中,
却不知道衣服已经沾染了青苔斑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的景色。雨水洗去了山石的尘埃,给它们带来了一份崭新的清爽。卧虎和蹲羊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它们在雨后自由自在地休息。诗人自己则以拐杖为助,沉浸在美丽的秋天景色中,欣赏自然的美丽。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衣服上已经沾染了青苔的斑点,这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忽略和疏忽。
赏析:
《登妙高亭》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山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山石、卧虎和蹲羊的形象描绘,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生机。诗中的拐杖和秋色则增添了一份诗意和美感。然而,诗末的藓痕斑点暗示了诗人对细节的忽视,可能反映了他在追求美的同时忽略了生活中的琐碎。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呈现出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张嗣古简介
宋代·张嗣古的简介
张嗣古,宜春(今属江西)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除秘书省正字,嘉泰元年(一二○一)迁著作佐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三年为起居舍人(以上《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四年,充贺金生辰副使。嘉定二年(一二○九),由知泉州任罢,六年,由知安庆府任罢(以上《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三四、七四之三三、七五之二)。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衡州,寻除湖南路转运判官(《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今录诗二首。
...〔 ► 张嗣古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