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太学诸生的名句 > 厥子安能解国忧

厥子安能解国忧

出自近现代太学诸生的《南乡子

“厥子安能解国忧”出自宋代太学诸生的《南乡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ué zǐ ān néng jiě guó yō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洪迈被拘留。
稽首垂哀告彼酋。
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
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
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
好摆头时便摆头。

鉴赏

《南乡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一位名叫太学诸生的学子。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被拘禁的人洪迈(音译),他向部落首领稽首垂哀求情。诗人抒发了被囚禁七天,忍受饥饿却不得解脱的痛苦和羞辱感。他呼应了苏武在北方被禁锢十九个秋天的遭遇,并暗示他的父亲无能,自己又如何能解除国家的忧虑。最后,诗人归来后以夸耀自己的口才和村牛的摆头来结束这首诗。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稽首垂哀告彼酋,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
向首领稽首,低头哀求,请求释放。七天忍受饥饿,仍然无法忍受,感到羞辱。

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
回想起苏武被禁锢十九个秋天,诗人的父亲无能,那么诗人又如何能解除国家的忧虑呢?

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万里归来,夸耀自己的口才,像村里的牛一样。只要想摆头,就摆头。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囚禁中的痛苦和羞辱感,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忧虑的无奈和无力感。最后的自夸和村牛的比喻,或许是诗人在苦难中寻求一丝自我安慰和自尊。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命运的反思。

太学诸生简介

近现代·太学诸生的简介

梁叔子(1869—1950),名正麟,署叔子,以叔子闻于士林。四川长宁县人。叔子为季子胞兄,诗名最著,而遍搜蜀中,竟不得其诗集。曾序季子《萱泽堂诗存》,知其家贫,“三十岁后四方饥走”。清拔贡。辗转于滇桂谋生,曾为云南建水县令,因忤上官落职。后回川,司四川盐运使。入民后,任国大代表,又任县参议长。

...〔 ► 太学诸生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