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的中文译文:
湖山叠乱青,
湖水漾虚碧。
断岸蓼花红,
疎林秋露滴。
良哉观世音。
处处失弥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佛教僧人释昙密创作的《偈颂十首》中的一首。诗中描绘了湖山的景色和水面上的湖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湖山叠乱青”描绘了湖山连绵起伏的景象,形容湖山的青翠美丽。
“湖水漾虚碧”表达了湖水清澈见底的景象,给人一种幽静空灵的感觉。
“断岸蓼花红”描绘了湖岸边盛开的红色蓼花,为整个湖景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疎林秋露滴”描述了稀疏的树林中秋天露水滴落的景象,表现出了清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良哉观世音,处处失弥勒”,表示了对观世音菩萨的称赞,并暗示了诗人对观世音菩萨未能现世救渡的遗憾与期盼。观世音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而弥勒菩萨是未来救世主的象征,诗人用他们来表达对人间的渴望和救赎的希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佛教道义的思考,以及对观世音菩萨和弥勒菩萨的赞颂和期盼。
释昙密简介
宋代·释昙密的简介
释昙密(一一二○~一一八八),号混源,俗姓卢,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二去家,师资福道荣。十六圆具,习台教,弃依大慧于径山。后历访名宿,无省发。之泉南教忠求决于晦庵。偶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即往梅阳,参见妙喜,历四载。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出住苕溪上方,次迁台城、紫箨、鸿福、万年。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诏居净慈。十五年示寂,年六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教忠晦庵弥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 ► 释昙密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