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偈颂二十五首》的中文译文如下:
坐而不住,住而不坐。
滴水生冰,因风吹火。
这首诗词简洁有力,贯穿着禅宗的思想。诗句“坐而不住,住而不坐”一方面借用禅坐的概念,表达了修行者在坐禅时的内在状态,即在静坐中不执著于坐姿,无论坐与不坐,心境都不受外界所困扰;另一方面,这句诗也可理解为人生处境的变幻,以及处变不惊的智慧。
诗句“滴水生冰,因风吹火”则运用了一种对立的对比手法,喻示了事物的反常和非常。滴水生冰本是自然界的常态,但因为风吹火,使冰融化,火焰熊熊燃烧,使得正常的冰水关系发生了颠倒。这种对立和颠倒的现象,象征着人生世间的无常和变幻无常的道理。
整首诗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禅悟境界,以及对于世间万物流转和无常性的认识。它告诉我们在坐禅修行中,不应陷入繁琐的执念和固定的姿势,而应以开放的心态和超越的智慧对待一切。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人生中,应明白世间变幻无常,能够保持清醒、灵活的心态来应对来自外界的挑战和困扰。这首诗以简洁、深思的词句,启发了人们对禅宗智慧的思考,并赋予了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深邃的体悟。
释普岩简介
宋代·释普岩的简介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
...〔 ► 释普岩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