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吊李肯齐》是李思衍所作,描绘了社会废兴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混乱的担忧。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地由来有废兴,
大义却无载有轻。
国家社稷若是不倒,
妇女男子何处营生?
纽带解开了三网的困扰,
一片荒芜却独自明亮。
应该做好三闾祭祀,
启迪百姓,带来太平。
这首诗表达了李思衍对社会混乱的忧虑和对社会中底层人民的关注。他指出,天地有荣兴和废弃的循环,但是道义却被忽视了,轻视了大义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国家的社稷(国家的根基)没有倒塌,妇女和男子又该何去何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担忧和希望。
接下来,他提到了解开了三个关键问题(指社会问题或困扰)的纽带,却陷入了一片荒芜的境地,独自闪烁着光明。这里可以理解为,虽然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但整体社会仍然陷入困境。
最后,诗人提到了要好好执行三闾祭祀,引导百姓,带来太平。三闾是指古代帝王祭祀神灵的场所,这里可以理解为要加强社会秩序和道德教育,引导人们向善,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太平。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废兴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社会混乱的忧虑和呼吁。他希望通过强调道义、加强社会秩序和教育,引导人们朝着和谐与太平的方向发展。
李思衍简介
宋代·李思衍的简介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 ► 李思衍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