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建隆郊祀八首》是宋代文人窦俨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国家的南方,时节正是盛夏。为了祈求上天的恩宠,庄重地举行郊祀仪式,以期国家安宁。祭祀用的豆、边、鼎、俎等器皿,以及金石和丝簧乐器,都洋溢着庄严的气氛。礼仪庄重,音乐嘹亮,此时皇帝的威仪无与伦比。
诗意:
《建隆郊祀八首》是窦俨以建隆年间在南方举行的郊祀仪式为背景,描绘了盛夏时节国家庄重的祭祀场面。诗中通过描写祭祀所使用的器物和音乐,表现出郊祀仪式的庄严和隆重。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窦俨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繁荣的祈愿,以及对皇帝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赏析:
《建隆郊祀八首》通过描绘祭祀仪式的场景,展示了宋代皇权的威严和庄重。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豆、边、鼎、俎等祭祀器物,以及金石和丝簧乐器,这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国家的繁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郊祀仪式的盛况和庄重氛围。
诗中还体现出窦俨对国家安宁和皇帝的崇敬之情。他以祭祀仪式为契机,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祈愿,希望通过祭祀能够获得上天的恩宠,保障国家的安宁和民众的幸福。同时,诗中也表现出对皇帝的敬仰和崇拜,将皇帝的威仪和统治力量与祭祀仪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了尊崇皇权的思想观念。
总的来说,窦俨的《建隆郊祀八首》通过描绘盛夏时节南方郊祀仪式的庄重场面,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皇权的崇敬之情。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象征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严氛围,同时也展示了宋代皇权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窦俨简介
宋代·窦俨的简介
字望之,蓟州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人,窦燕山次子。后晋天福六年(941)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 ► 窦俨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