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陈鹏飞的名句 > 不知泉在师锡端

不知泉在师锡端

出自宋代陈鹏飞的《卓锡泉

“不知泉在师锡端”出自宋代陈鹏飞的《卓锡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hī quán zài shī xī du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披沙觅山泉,不知泉在师锡端
借师锡端卓白石,不见师泉见山锡。
须弥芥子不无别,离一离二别胡越。
我师胡越俱一家,一念遍满恒河沙。
沙河现作天人相,一杯普供人天饷。

鉴赏

《卓锡泉》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鹏飞。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卓锡泉,翻译为"卓越的赠予泉水"。这首诗词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师德的敬仰和对师生关系的思考。

诗词的意境是:在漫长的沙漠中,我穿越着沙丘,寻找一眼清泉。然而,我却不知道这泉水在何处,直到我遇到了名叫师锡端的人。他借给了我一块卓越的白石,但我却没有看到他的泉水,只看到了山上的白石。事实上,师锡端和泉水是不可分割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无法分离一样。离开一和离开二都无法摆脱胡越的束缚。我的老师和胡越人一样,都是同一个大家庭的成员,我的念头充满了恒河沙一样的身影。这些身影在河沙中展现出人间和天上的景象,我只能用一杯水来供养这人间和天上的众生。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通过隐喻的手法,揭示了师生关系的内涵。作者将泉水比作知识和智慧的源泉,而师锡端则代表了老师,将他的知识和智慧借给了作者。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看到这位老师的泉水,只能看到山上的白石,这象征着作者无法直接接触到老师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教诲。然而,作者意识到老师和泉水是不可分割的,就像须弥山和芥子一样。同时,作者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摆脱胡越的身份,即无法离开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最后,作者用一杯水来表示他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仰,以及对人间和天上众生的供养。

整首诗词通过对师生关系的隐喻揭示了师道的伟大和师生情谊的深厚,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离别和身份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接纳。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使人们对师道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陈鹏飞简介

宋代·陈鹏飞的简介

(1099—1148)宋温州永嘉人,字少南。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鄞县主簿。历官太学博士、崇政殿说书,除礼部员外郎。以忤秦桧,谪居惠州。有《管见集》、《罗浮集》等。

...〔 ► 陈鹏飞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