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赋荒到天台有作二首》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李琪。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也是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份官职,深知茅屋里的饥寒苦痛。我纷纷地遮道呻吟,表现出与我的同胞们一样的疾病和痛苦。水边山际充满了许多隐疾,无论风雨餐宿,我都敢追求安定。破旧的衣袍都是被火烧过的,但每一根棉线都应该明白帝王的恩泽是宽广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农夫成为官员后的心境和观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和社会困境的深刻感悟。诗中的"荒"指的是农田的荒芜和农民生活的困顿。作者自称为"田夫",强调自己出身农民,对农田的苦难有切身体会。
诗中的"茅屋"、"饥寒"等形象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贫困和艰辛。作者通过"遮道呻吟"的描写,传达了农民们内心深处的呼喊和痛苦。同时,作者将自己与同胞们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同胞们疾痛的关注和共鸣。
诗中的"水际山陬"一句表达了农田地势的崎岖和不利条件,但作者表示即使面临困境,也敢于追求安定和幸福。这种勇敢和乐观的态度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坚持和追求。
诗的最后两句"破襦裹灬皆王□,粒粒当知帝泽宽"通过衣袍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帝王的恩泽和仁慈的赞颂。尽管衣袍破烂,但每一根棉线都应该明白帝王的恩泽是广大而慈悲的。这里也体现了作者对帝王的期望,希望帝王能关注农民的困境,并施以援手。
整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帝王的赞颂,也展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期望和希望社会能够关注农民阶层的呼声。这首诗词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农民问题和社会意识。
李琪简介
唐代·李琪的简介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李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 ► 李琪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无人当便阙
出自 唐代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 透地密泉通
-
所至问民瘼
出自 宋代 林景熙: 《李两山侍郎仲氏儒而医解后会稽索诗识别》
- 丘园意亦深
- 却从邻父学春耕
-
褰帷先办此
出自 宋代 王炎: 《送杨明夫郎中持节闽中》
- 莫道兰亭已陈迹
-
岂有妒妇反专房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
- 且防鹤帐怨山人
-
水远浮秋色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