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夜泊宁陵》是宋代诗人韩驹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泊宁陵
汴水日驰三百里,
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
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
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
水色天光共蔚蓝。
中文译文:
汴水日夜奔驰三百里,
小舟向东行,船帆展开更远。
早晨告别杞国微风北,
夜晚停泊宁陵,明月正挂在南方。
古老的树木含霜鸣叫沙沙声,
寒花垂露,轻轻地落下。
茫然不知身在何处,
水色与天光一同变得湛蓝。
诗意和赏析:
《夜泊宁陵》这首诗词以描写夜晚泊船宁陵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描绘了汴水奔流不息的景象,诗人乘坐小舟东下,船帆展开,向着更远的地方前进,展现出旅途的辽阔和无限可能。
接下来的两句"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则刻画了诗人的离别和夜晚的景象。早晨告别了杞国微风的北方,夜晚停泊在宁陵,明月悬挂在南方,表达了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的后两句"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通过描写树木和花朵的声音和景象,增添了夜晚宁静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界的寂静和凄美。
最后两句"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表达了诗人的困惑和迷茫。诗人在旅途中茫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处,但水色和天光的湛蓝却映照出一种宽广和明亮的希望,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泊船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追求。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共鸣。
韩驹简介
宋代·韩驹的简介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 韩驹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