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重瞻日月开
出自明代:王叔承的《丁卯元日有感却寄范伯桢》
仙班无乃侍臣哀,龙去攀髯竟莫回。
谁复草书封泰岳,可堪遗诏惜轮台。
百年忽有河山变,万国重瞻日月开。
春到定逢新礼乐,周南怜汝滞蒿莱。
鉴赏
《丁卯元日有感却寄范伯桢》是明代王叔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班无乃侍臣哀,
龙去攀髯竟莫回。
谁复草书封泰岳,
可堪遗诏惜轮台。
百年忽有河山变,
万国重瞻日月开。
春到定逢新礼乐,
周南怜汝滞蒿莱。
诗意:
这首诗词是王叔承在丁卯年元旦时的所感所思,他以自身的感慨抒发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官员被贬谪的悲叹,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自身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首句“仙班无乃侍臣哀”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谪的官员的同情之情,暗示了官场的残酷和无常。接着,“龙去攀髯竟莫回”形象地描绘了龙飞升而离去,无法再回头,以寓意个人命运的无常和无奈。
下一句“谁复草书封泰岳,可堪遗诏惜轮台”表达了对被贬谪官员所留下的遗书和奏章的惋惜之情。这些文字记录了他们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和奉献,但却未能被重视和珍惜。
接下来的两句“百年忽有河山变,万国重瞻日月开”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国家发展的感慨。百年间,河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威望和影响力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日月的光辉也因此展现得更加耀眼。
最后两句“春到定逢新礼乐,周南怜汝滞蒿莱”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乐和对被贬谪官员的同情之情。春天是新的开始和希望的象征,而被贬谪的官员却无法回到故乡,滞留在茫茫他乡,引起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抒发对被贬谪官员命运的惋惜、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叹,以及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王叔承简介
明代·王叔承的简介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 ► 王叔承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