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猎人何贤否
出自明代:王叔承的《贞父渔大鱼未得得一獐烹之戏为短歌》
陈家小獐鹿无角,细草长林春濯濯。
鱼乎未来汝登俎,头颅作羹蹄作脯。
儿童休笑余不仁,仙家日日烹麒麟。
渔人猎人何贤否,浮生生死不自有。
吁嗟乎大鱼,扬鬐獐授首。
鉴赏
《贞父渔大鱼未得得一獐烹之戏为短歌》是明代王叔承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贞父渔大鱼未得得一獐烹之戏为短歌。
贞父指的是忠诚的父亲,渔指的是捕鱼,大鱼和獐都是指珍贵的动物。
陈家小獐鹿无角,细草长林春濯濯。
陈家的小獐鹿没有长出角,细草丛生的林间春天清新葱茏。
鱼乎未来汝登俎,头颅作羹蹄作脯。
大鱼啊,未来你将登上案几,鱼头将成为鱼羹,鱼脚将成为鱼脯。
儿童休笑余不仁,仙家日日烹麒麟。
孩童们不要嘲笑我无情,仙人每日都在烹煮神奇的麒麟。
渔人猎人何贤否,浮生生死不自有。
渔人和猎人,谁才是真正的贤者?人生的起伏不由自主。
吁嗟乎大鱼,扬鬐獐授首。
唉哟,大鱼啊,你摇曳着鳍翅,献上了獐的首级。
这首诗词以渔人捕鱼和猎人打猎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父亲捕获大鱼,但未能得到獐的头颅的情景,表达了生活中珍贵事物的稀缺性和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诗中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提出了贤者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对于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无法掌控的感叹。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思考和思索,表达了对于人生智慧和意义的追寻。
王叔承简介
明代·王叔承的简介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 ► 王叔承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