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徐寅的名句 > 应节谁穷造成端

应节谁穷造成端

出自唐代徐寅的《

“应节谁穷造成端”出自唐代徐寅的《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g jié shuí qióng zào chéng duā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应节谁穷造成端,菊黄豺祭问应难。
红窗透出鸳衾冷,白草飞时雁塞寒。
露结芝兰琼屑厚,日乾葵藿粉痕残。
世间无此摧摇落,松竹何人肯便看。

鉴赏

《霜》是唐代徐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应节谁穷造成端,
菊黄豺祭问应难。
红窗透出鸳衾冷,
白草飞时雁塞寒。
露结芝兰琼屑厚,
日乾葵藿粉痕残。
世间无此摧摇落,
松竹何人肯便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霜的景象,并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写菊花、红窗、白草、芝兰、日落等形象,展现了秋霜的寒冷和凄凉,以及人们对于繁华落尽的无奈和忧伤。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霜的景象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节写秋霜的产生是应节而生,但谁知道这种端正的事物背后所承载的困难和艰辛。第二节通过描写红窗透出鸳衾冷和白草飞时雁塞寒,刻画出秋霜的寒冷和凄凉,以及人们对繁华的离去的感叹。第三节写露水结成芝兰琼屑厚,日晒干了葵藿,只剩下残留的粉痕。这些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岁月流转和事物的凋零。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的感叹,他认为这样的摧毁和凋零,在世间是独一无二的,但同时也批评了现实中的人们,他们对于这样的美景却缺乏欣赏之心。

整首诗词以秋霜为象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评。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对比,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情感和艺术魅力。

徐寅简介

唐代·徐寅的简介

徐寅也称徐夤,男,字昭梦,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学多才,尤擅作赋。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其试场所作《止戈为武赋》亦传诵一时。五代时依王审之,不得志,归隐家乡,卒。有《探龙集》等多种著作,《全唐诗》收录其诗220余首。

...〔 ► 徐寅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