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点绛唇·古寺萧条》是元代刘秉忠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寺萧条,十年再到经行路。
旧题新句,总是关心处。
睡起西轩,转觉添幽趣。
斜阳暮,淡烟疏雨,湿遍山前树。
诗意:
这首诗以古寺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这个寺庙时的景象和心情。寺庙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变迁,变得荒凉冷清。然而,作者仍然对这个地方充满关心和留恋之情。他在西轩休息时,感受到了一种幽静的趣味。夕阳渐渐西斜,淡淡的烟雨洒在山前的树木上,增添了一片湿润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寺庙的景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寂寥和静谧的氛围。诗中的"古寺萧条"和"湿遍山前树"等描写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寺庙的凄凉和环境的潮湿。然而,作者对这个寺庙仍然怀有深厚的感情,通过"旧题新句"和"总是关心处"的表达,表明他对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作者在西轩中休息的场景,展示了一种幽静的趣味。夕阳倾斜,烟雨笼罩,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层柔和的色彩和湿润的感觉。这种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宁静相呼应,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安详和宁静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古寺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寂寥、静谧和宁静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作者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对安详宁静生活的向往。
刘秉忠简介
元代·刘秉忠的简介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 ► 刘秉忠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