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出塞即事二首》是唐代顾非熊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述了塞外边疆的景色和民族关系,传达了作者对戎疆的思念之情。
诗中第一首描写了在塞外边境行进时所见的景色。作者行至乌延,看到了万顷的沙堆延伸到了边境的尽头。河上的月亮沉没,鸿雁从水面上飞起,而碛中风吹来的味道是犬和羊的膻味。席箕草杂乱,断在城池外,而护柳花则在帐幕前盛开。这些景色使在此停驻的游人产生了感伤之情,而他们终日仰望着狼烟。
第二首诗则描述了贺兰山以及边境之路的荒凉。城池无尽无边,众多的人物活跃在胡乡。许多部落的首领都寄望于统治这片土地,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男子们则一直为我唐而奋斗。回望这异域的风光,谁能给出建议去恢复河湟地区呢?
这首诗以平凡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塞外的景象,同时激发了人们的思考。作者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边疆人民的关怀,强调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通过描绘荒凉的边疆景色和民族交融,诗中展现了唐代边疆的风貌和历史状况。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出塞即事二首
行至乌延塞山尽,万顷沙堆见极边。
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
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
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赏析:
《出塞即事二首》以简洁朴素的文字描绘了唐代边疆的景象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诗人通过描写塞外的山河沙土以及边疆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边疆人民的关怀。这种关怀和思念贯穿于整首诗中。
第一首诗通过对沙堆、河上月亮以及碛中风的描绘,展示了塞外边境地区的荒凉和艰苦。席箕草断在城池外,护柳花则在帐幕前开放,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景象使诗中的游人感到伤感,终日仰望着狼烟。
第二首诗描述了贺兰山以及边境之路的荒凉。大量的城池无尽无边,许多不同的民族和人物在这片胡乡活跃。诸侯们都期望统治这片土地,男子们为唐朝而战斗。诗人呼吁寻找解决办法,恢复河湟地区的繁荣。
顾非熊通过这首诗道出了对边疆人民的思念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他以简练的语言和真实的描写,展示了边疆的风貌,同时传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该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视,彰显了唐代边疆的历史和现状。
顾非熊简介
唐代·顾非熊的简介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姑苏人,顾况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前后在世。少俊悟,一览成诵。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无其名,怪之。乃勑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大中间,为盱眙尉,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王建有诗送别。后不知所终。非熊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 顾非熊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