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月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暴雨倾泻下巫山,天河在这夜晚流淌得格外清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如果没有青嶂山上的明亮月光,会使人忧愁得如同杀死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般。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魍魉(指妖魔鬼怪)在浓密的树林中移动,蟾蜍在月光下跃动。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故乡正位于北斗星的方向,直指着照耀着西秦地区的明月。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同时照耀着巫山,新的月光透过它的光辉,看得更加清晰。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困于异乡的人在孤寂中看到这明亮的月光,已经经历了二十四个月的变迁。
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
必然要经历月亮的升起和降落,就像了解人生的进退和情感。
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月亮不会背离银河的轨迹,同时伴随着玉带(指银河)的横亘。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万里长江瞿塘峡,春天到来时月亮六分之一的时候。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时常打开黑暗的房间,历史重现在青天之上。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清风和衣袖相合,寂静高悬泪水的脸颊。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南方飞来一只乌鹊,在深夜中落在江边。
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山雨夜的景象,以及描述月亮在夜空中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自然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孤独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流和共鸣,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情和豪放的风格。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杜甫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杜甫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人间都是春
- 赤城自古雄东越
-
一啸西风万壑传
出自 宋代 释宝昙: 《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
- 敲针钓最便
- 作县既有箴
- 方是倚门休
- 楼阁锁参差
-
年高气弥壮
出自 宋代 戴复古: 《求先人墨迹呈表兄黄季文》
- 嘉辰喜盍朋
-
兼致区区追挽爱笔端造化
出自 元代 魏初: 《木兰花慢 宋汉臣墨梅并序嘉议宋公于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