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译文:《谒大慈恩寺》
日宫敞开高万仞,月殿巍峨耸千寻。
花盖飞舞团团影,幡虹随风曲曲阴。
彩霞笼罩远山帐,珍珠细网密林深。
广阔云海之上,宛如置身物外心。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人谒大慈恩寺的经历。作者通过描述寺庙的壮丽景色,来表达自己超越凡尘的心灵状态。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慈恩寺的景致,展示了唐代建筑壮丽的特点。日宫高耸如山,月殿巍峨如云,寺庙内花盖飞舞,幡虹飘曳,展现了宏伟壮观的景象。而绮霞笼罩的远山帐和珍珠细网般的密林,勾勒出寺庙周围的美景。整首诗所抒发的情感,更是从浩如烟海的景色中超脱出来,超越尘世,达到物外心灵的境地。这首诗以描绘壮丽景色和表达超然情感为主线,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超脱尘俗的追求。
李治简介
唐代·李治的简介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 ► 李治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