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掩映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感皇恩(和阎广安□□感皇恩韵)》
三峡打头风,吹回荆步。
坎止流行谩随遇。
须臾风静,重踏西来旧武。
世间忧喜地,分明觑。
喜事虽新,忧端依旧,徒为岷峨且欢舞。
阴云掩映,天末扣阍无路。
_鞭归去也,鸥为侣。
鉴赏
诗词:《感皇恩(和阎广安□□感皇恩韵)》
朝代:宋代
作者:魏了翁
感皇恩,韵和阎广安□□。
三峡打头风,吹回荆步。
坎止流行谩随遇。
须臾风静,重踏西来旧武。
世间忧喜地,分明觑。
喜事虽新,忧端依旧,徒为岷峨且欢舞。
阴云掩映,天末扣阍无路。
_鞭归去也,鸥为侣。
中文译文:
感受皇恩,与阎广安的诗韵和谐。
三峡的头风吹回荆州的步伐。
坎止流行,谩言与偶然相随。
稍息片刻,再次踏上西去的旧途。
在世间的忧愁和喜悦之地,一目了然。
喜事虽然新鲜,忧郁依然存在,只能在岷峨山上欢舞。
阴云遮掩,天空的尽头无路可寻。
_鞭归去,只有鸥鸟作为伴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魏了翁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皇恩的感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三峡的头风吹回荆州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皇恩的感恩之情。坎止流行、谩言与偶然相随,表达了世事变幻无常,忧喜交织的真实感受。诗人觉得喜事虽然新鲜,但忧郁的现实依然存在,只能在岷峨山上欢舞,表达了对世间喜悦和忧愁的觉察。最后,阴云遮掩、天空尽头无路可寻,以及鞭归去,鸥鸟作伴侣的描写,暗示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感叹和无奈。
这首诗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感恩之情和对世间喜悦与忧愁的觉察。通过运用自然景物和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皇恩的感激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