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昏月冷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
玉质金相,长自守、间庭暗室。
对黄昏月冷,朦胧雾_。
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
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
屈平、子建愤世之不见知,《离骚》常以兰自况,而子建亦谓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鶗鴂乱,春芳寂。
络纬叫,池英摘。
惟国香耐久,素秋同德。
既向静中观性分,偏于发处知生色。
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
鉴赏
《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兰花为主题,表达了对兰花美丽、高洁品质的赞美,并以兰花作为比喻,探讨了人生的境遇和价值。
诗词通过描绘兰花的特征来展示其美丽。诗中提到兰花的质地如玉,光泽如金,长期自守在花园的幽暗角落中,形成了一种神秘的氛围。黄昏时分,月亮冷冷清清,雾气朦胧,这些描写增加了诗词的幽静、凄凉之感。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兰花的珍视和推崇,认为了解他的人不多,但珍惜他的人却很少。这种境况使得作者感到孤独,但他并不自怨自艾,而是责备那些没有欣赏和保护兰花的人。作者引用了屈平和子建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屈平在《离骚》中常将自己比作兰花,而子建则认为秋季的兰花可以比拟冬季繁盛的桂树。这些引用进一步强调了兰花作为高洁之物的象征意义。
诗词的后半部分以鸟声、春花、池塘中的芳草等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繁华景象,但只有兰花能够经久不衰,具备素雅的品质,与秋天的素白相得益彰。作者认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当兰花的声音和香气都消失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和价值。
这首诗词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高尚、纯洁品质的追求,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不懂得欣赏和保护美好事物的人。整首诗情感沉郁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思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于高尚美好的向往和不满现实的思考。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