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得清香
出自宋代:赵师侠的《蝶恋花(临安道中赋梅)》
剪水凌虚飞雪片。
认得清香,雪树深深见。
传粉凝酥明玉艳。
含章檐下春风面。
照影溪桥情不浅。
羌管声中,叠恨传幽怨。
陇首人归芳信断。
万重云水江南远。
鉴赏
《蝶恋花(临安道中赋梅)》是宋代赵师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剪水凌虚飞雪片。
认得清香,雪树深深见。
传粉凝酥明玉艳。
含章檐下春风面。
照影溪桥情不浅。
羌管声中,叠恨传幽怨。
陇首人归芳信断。
万重云水江南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冬日临安道中的景象,以蝶子恋上梅花为主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蝶子飞舞在凌乱的水面上,雪花纷飞的景象。蝶子闻到梅花的清香,看到树上深深盛开的梅花。它们在梅花上传递花粉,使梅花更加娇艳明丽。在屋檐下,受到春风的吹拂,梅花含有鲜明的花纹。在溪桥的倒影中,蝶子的情感并不浅薄。当羌管的声音传来时,蝶子的思念和怨恨交织在一起。然而,等待蝶子的人却未能归来,花的消息已经中断。而这片云水千重万重,江南的距离遥远。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日的临安道中为背景,以蝶子和梅花为主要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思绪相融合。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蝶子凌乱飞舞、雪花纷飞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描写蝶子传粉的过程,表达了梅花盛开的美丽和生命力。诗中的檐下春风和照影溪桥的情节,以及羌管声中的叠恨传幽怨,显示了蝶子内心的情感和思绪。最后的陇首人归芳信断和万重云水江南远,则揭示了等待的人未能归来的悲凉之情和距离之遥远。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冬日中的美丽和人情的悲喜,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深入触动。
赵师侠简介
宋代·赵师侠的简介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 ► 赵师侠的诗(1篇)〕